新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一百一十九章 朱瀚凯旋!韩林儿大战王保保

第一百一十九章 朱瀚凯旋!韩林儿大战王保保

在北边的汴梁城内,大宋皇帝韩林儿面对天下一片大好的形势也是做出了最乐观的判断。
“丞相,朱瀚刚刚打败了高丽,高丽王向我大宋投降,如此一来,是不是可以直接北伐大都?”韩林儿坐在龙椅上问道。
听到韩林的话,刘福通却没这么乐观。
“陛下啊,高丽王王祺是投降了朱瀚,却不是投降了我大宋!”
刘福通脸色阴沉的说道。
“丞相,这有什么区别?朱瀚,不也是我大宋的官儿吗?”
刘福通无奈一叹气,“唉!陛下,朱元璋兄弟肯定已经是有了不臣之心!”
“朱元璋朱瀚兄弟有二心,那可怎么办?”韩林儿连忙问道。
“其实也不难,陛下只要自己过硬,压制他们兄弟,也不是不可能!”刘福通说道。
对于韩林儿,刘福通可谓是真的用心辅佐的。
刘福通与韩林儿的老爹韩山童算是莫逆之交,如今天下大乱,韩林儿这个皇帝可不是什么享福的位置,真的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丞相,那你快说,朕该怎么办?”韩林儿问道。
“陛下,现在蒙元眼看着就要不行了,咱们可以在这个时候多多攒一些威望,让天下人都看到……您是一个有为之君,那样的话,就算朱元璋兄弟再厉害,也始终不能乱了君臣的大义,否则……他们就是乱臣贼子!”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刘福通的话,立刻就是让韩林儿明白了过来。
“丞相的意思,是不是想要让朕上战场亲征?”韩林儿问道。
“没错,其实也不需要陛下真的上阵杀敌,只需要多多在战线上露露脸,对于将士们来说,就已经足够。”刘福通说道。
红巾军的许多士兵都是原本的白莲教徒。
他们对于韩山童首领一直都是非常崇敬。
只要韩林儿多多露脸,很容易就能够获得大多数红巾军士兵的拥护。
“仅仅是这样,那就够了吗?”韩林儿问道。
“当然不够,朱元璋兄弟实力太强了,所以我们必须要想办法把其他几路首领拉拢过来,绝对不能让他们去投奔了朱元璋,否则,一旦朱元璋兄弟实力强大,不举我们红巾军旗号了,那可就是要遭了啊。”
刘福通的话,让韩林儿深以为然。
红巾军上下,如今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粮草补给都是需要朱元璋支援补充。一旦朱元璋再收获了许多义军将领们的拥护,那红巾军‘大宋’的架子可就要垮掉了啊。
“叔,你就说吧,要打算怎么办?”
此时,他们已经是挥手屏退了宫女等人,立刻就是亲切了起来。
“陛下,这事儿不是很难,给各路头领加官进爵,让他们跟朱元璋平起平坐,甚至是德高望重的人,还要高于朱元璋,这样不就是能够让他们难以抱团了吗?”刘福通说道。
不得不说,刘福通的政治水平真的不算怎么高。
他能够想出来的分化朱元璋和其他首领的方法。
除了这么一条之外,也就再没有别的。
不过,只要韩林儿觉得好,那便足够。
“好啊,叔,你说的这个办法太好了。”韩林儿顿时高兴了起来。
朱元璋如今封爵吴王。
仅次于刘福通的颖王,在红巾军是最大的封爵行列。
这样一来,肯定能够获得其他各路首领的敬重。
而一旦他们也获得了很高的身份。
再看向朱元璋的时候,必然就不会那么自甘下位。
很快。
韩林儿就以大宋皇帝的名义,把中原各路义军首领大肆封赏王爵提拔官位。
像是什么彭大、芝麻李、毛贵,还有郭子兴等人统统都是被封了王爵,官职也是被安上了某某路行军都元帅的头衔,一时之间,黄淮平原上的红巾军中竟然冒出来二十多个有名有号的‘王’。
江南,金陵。
朱瀚很快就是得到了韩林儿在北方大封诸王的消息。
老哥朱元璋对此也是颇为无语。
“真是一个昏招!”
朱元璋看着手中的信报,不禁鄙夷道。
“是啊,不久之前还刚刚制定的官爵制度,没过多久,却自己胡乱分封诸王和都元帅,这样下去,天下人都会觉得红巾军是草台班子了。”朱瀚说道。
官爵制度可是一个政权的根基,一旦陷入混乱,那就距离政权混乱不远了啊。
后世的太平天国在后期乱糟的局面,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胡乱分封诸王,搞到最后大大小小王爵有上千,是一个极大的政策错误。
朱瀚自然不会觉得韩林儿是在瞎玩儿,已经猜出了是针对自己兄弟俩人的。
“这件事情我们还必须得重视起来,刘福通肯定是对我们已经起了猜疑,不像以前那样,把我们真的当义军兄弟来看待了。”朱瀚说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他刘福通不把我们当兄弟,咱又不怕他什么,现在江南在我们的手里,要兵有兵,要钱有钱,要粮有粮,韩林儿那个小孩儿干什么?”朱元璋说道。
朱瀚一想,也的确是这么一回事。
江北和江南两个行省在他们的治理下,已经是爆发出了勃勃生机。
光是一个江南的人口和税负,还有粮食,就足以供应数十万计的军队。
所以对于刘福通的猜疑行为。
朱元璋和朱瀚商量之后觉得也没有什么必要再理会他。
就当做什么也没有发生,大家维持表面和谐就行。
他们哥俩继续在金陵高筑墙广积粮。
不久之后,从北方传来了更加令朱瀚朱元璋兄弟感到无语的事情。
“七五,韩林儿居然要御驾亲征北伐,这可真是把战争当成了儿戏。”朱元章一脸无语的对朱瀚说道。
“韩林儿为了抬高自己的声望,可真是下了血本儿了。”朱瀚笑着说的。
朱元璋听到这个说法也是笑了起来。
“不管怎么说,韩林儿毕竟是去到打蒙古人,他小小年纪,倒也是一条汉子了。”朱元璋说道。
“不过,这件事情危险也不小,刘福通要是把韩林儿给弄出什么意外来,那可就要玩儿脱了啊。”
朱瀚的这个担心倒也不是不无道理。
因为在如今的开封汴梁城内,许多的红巾军军将领们也是在反对韩林儿刚刚提出的想要亲自北伐的决定。
开封汴梁城。
大宋的皇宫之内。
如今的大宋皇宫其实还是略微有些显得寒酸的,不仅没有雕梁香舍,也没有什么金砖玉瓦。
汴梁城内的大宋皇宫是在原来的蒙古魏王府基础上改进而来的。
“陛下,战事凶险!若是陛下御驾亲征,万一有什么意外,大宋可怎么办?”
说这话的人穿着一身黄色的王爵赐服,是刚刚被获封王爵的关先生。
听到关先生的话,许多的红巾军军将领们也都是纷纷劝韩林儿不要御驾亲征。
不过面对许多红巾军将领的劝说,大宋皇帝韩林儿确实不为所动。
在一旁的大宋丞相刘福通说道,“大家不要再说了,此事我跟陛下已经是商量,如今蒙元眼看着就要不行了,陛下亲征,向天下人昭示大宋皇威,再是正常!
至于,什么危险嘛,有诸位忠心耿耿的将领文官在旁辅佐,陛下怎么会有!
皇天保佑!万无一失!”
“对!丞相说得对!”韩林儿也是紧跟着说道,“这一次北伐蒙元,朕一定要亲自上阵,砍几个蒙古鞑子的首级,以告慰大宋的列祖列宗。”
韩林儿说这话的时候,心中仿佛已经真的把南北两宋的十几个皇帝当成了自己的祖先。
毕竟他现在的名字,可是赵林儿而不是韩林儿。
众人对于韩林儿的坚持也是没有什么办法。
最后红巾军上下只能拥护大宋皇帝韩林儿御驾亲征的打算。
随后,韩林儿以大宋皇帝的名义发布了诏书。
表示要号召天下汉人百姓士绅们群起反抗,在蒙元朝廷来上最后的致命一击!
韩林儿御驾亲征的消息,很快就是传到了蒙古人大都城内。
大元朝奇皇太后早已经被一连串的坏消息,搞得焦头烂额。
她的母国高丽,不久之前被红巾军打败投降,高丽人彻底倒向了红巾军,还很快出兵向北攻打宽城的元朝领地。
宽城府一带驻军投降,红巾军扶植的高丽政权,很快掌控了鸭绿江以南的所有土地,威胁到了蒙元的大后方辽阳行省的安危。
辽阳行省的数万女真部落战士们不敢轻举调动,全都到了鸭绿江,以防备高丽从背后突袭。
毕竟,如今的高丽上下可是有数以万计的兵马将士,一旦他们进攻辽阳行省,将会威胁元朝的腹心之地。
上都和大都,可是元朝最后的退路。
奇皇太后手中根本没有多少的兵马,所有的兵马全都集中到了大都上都一带,以保证自己撤退北陶草原的安全。
大都以南的河南山西陕西一带,只有察罕帖木儿、李思齐、博罗帖木尔等少数的团练将领们各自依靠本部兵马抵抗红巾军。
各地的元朝的大臣,几乎对红巾军军和元朝都没有什么明确支持态度,处于骑墙观望的状态。
毕竟,蒙元残暴不仁他们也是知道的,而红巾军劫富济贫,也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
所以他们许多人都是采取了两不相帮的策略。
在这一群观望当墙头草的元朝官员,要论最忠心的话,似乎只有元朝册封的衍圣公孔家了。
开始的时候,孔家的衍圣公派人秘密联络了汴梁的大宋。
却被刘福通派人一顿乱棍打出,不仅没收了他们用来贿赂的金银财宝,而且还被孔家使者还被剃光了头发,脸上刺上加以羞辱,赶回了山东济宁府。
使者一见到孔衍圣公之后,立刻就是大哭,控诉起红巾军暴行!
衍圣公孔克坚也是明白了,红巾军已经彻底看不上衍圣公这一块牌子。
孔家的声望和地位,对于红巾军这一帮泥腿子来说,根本是不值一提。
红巾军的依靠是白莲教为基础的百万平民,根本不是衍圣公等人读书人的。
如此情况下,衍圣公孔克坚在济宁开始大肆招兵买马,积极备战修缮城墙,防止红巾军打下济宁,把孔家上下的数万良田和庄园。
对于衍圣公夫如此忠心耿耿地保护大元的行为,奇皇太后立刻下旨对衍圣公加也大肆褒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与此同时,她也下令给各地的团练武装将领们以更大的权利,允许他们在各地招兵买马,不再有兵员数量上的限制。
而且让他们可以兼任各地的政务官,监察官和财税官。
也就是说,元朝朝廷承认这些团练将领们在各地的自治权,基本上就相当于唐代的节度使了,军事政治监察财务大权于一身。
在这种情况下,像察汗帖木儿、博罗帖木儿、李思齐等人的本领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他们的兵马就是扩充论一倍还要多,一时之间,红巾军北伐将要面临的军事压力陡然增加。
而刘福通与韩林儿等人却对此情况毫无所知。
秋风萧瑟,九月时节。
韩林儿以大宋皇帝的名义,在汴梁城外誓师北伐。
大宋丞相刘福通拥着大宋皇帝韩林儿渡过黄河向北进发。
沿途的元朝官兵根本不堪一战。
对此,韩林儿与刘福通都觉得,他们应该能够很快攻下大都,甚至开始讨论起之后的治理大都事宜。
但是,刚刚进入河北大名府的地界儿,红巾军去遇到了强的抵抗。
“前方镇守大名府的鞑子将领是哪一个?”刘福通问一名红巾军将领。
这名将领立刻上来回答,“启禀大丞相,镇守大名府乃是察罕帖木尔!”
“原来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