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满唐华彩 > 第215章 掩盖的真相

第215章 掩盖的真相

上一页满唐华彩章节列表下一页
;薛白遂问道:“贵妃....还好吗?“

  谢阿蛮没想到他这种人竟然不关心自身前程,而是先问贵妃,不由好生感动,连忙点了点头。

  “贵妃无恙,除了爬山时留下了淤伤,圣人还赏赐了许多宝物。“

  “我不是问这个。“

  薛白问的是杨玉环的处境。

  谢阿蛮也不知听懂没听懂,摇了摇头,嗔怪道:“我与你说你的事,你却问贵妃。还是你自个先老实些,再指望贵妃为你请功吧。

  ,

  “好吧。”薛白问道:“我怎么了?“

  “被你一打岔,差点忘了说到哪儿。高将军问我,你平时与那些人来往时的情形,我都实话说了,你与我诈了达奚抚一次。【记住本站域名 xs520.co】”

  “多亏了你,否则我只怕是有理也说不清了。“

  谢阿蛮得了这话,飞快地看了他一眼,低下头,捣着草药,道:“少说些哄人的话,你安生待着,外面再人心惶惶,贵妃保你不会有事。“

  薛白分明只是一句客气话,倒不知怎就成了哄人了。

  “你方才首先提到的人,是昭应县令李锡?他怎么了?“

  “你还管,换药吧。“

  NA

  “他真是这般说的?“

  “是呢,首先问的就是贵妃的处境。”

  是夜,杨玉环听了谢阿蛮的回票,隐隐有些感慨自从刺杀以后,圣人匆匆来看了她一眼,之后忙于国政,她甚至连为薛白请功的机会都没找到。但圣人对她的专宠似乎还在,愈发倚重杨家,且赏赐不断。

  杨家兄弟们眼下只顾着前途,一心为圣人查妖贼,倒没想到,只有那义弟敏锐察觉到了细微的变化"难为他是个有心的。”杨玉环道:“你去告诉他,不必急于一时,须等事情过去了,我再给他提官。“

  “喏。“

  还有,递了话之后,你也别再去看他。“

  谢阿蛮一楞,低下头,嘟噶道:“为何?“

  “这时节,安份些总没错的。“

  说罢,杨玉环担心薛白不明白事情的严重性,起身了几步,最后招过谢阿蛮到近前,小声道:“我问过高将军了,这案子牵扯得太大了,已经攀咬出了很多人NN

  七月十五日。

  距七夕行刺的大案,已过了七日。

  薛白看着已经愈合的伤口,继续将它裹上,却得知杨国忠来看他了。

  杨国忠能来,想来无非是两个原因,若非薛白要升官了,就是他遇到麻烦了。

  “阿兄事忙,今日如何得空来看我?”

  “自然是关心你的伤势,看,为兄带了上好的丹参,你最喜欢的礼物。“

  “让阿兄见笑了。“

  薛白目光看去,发现杨国忠面露难色,遂问道:"可是....案情牵扯太大了,阿兄把握不住了?“

  杨国忠确实是冲此事而来的,但没想到薛白这般直接,遂点了点头。

  他也不知从何说起,想了想,先说了两人一起审讯的刘化。

  “开元十三年,怀州连着大旱了三年,刘定高借助天灾,聚众造反,攻洛阳。刘化当年七岁,被人收养了,据查证,他养父还有一个儿子,很可能就是冒名进入羽林军的执戟郎‘李缩”,那他养父可能姓李。开元二十六年,应该是他养父死了,河东军中多了一个李缩,同年,刘化到了长安,先是在南曲为奴,后净身入宫,此时他二十岁,若说这场叛乱是这兄弟二人蓄谋策划的,本也说得过去。”

  问题就出在这里,杨国忠一开始就没想大事化小。

  到现在,他只好皱起了眉,叹道:“但,刘化、李缩能做到这一步,背后必然有幕后指使。"

  “为何?”薛白道:“叛乱策划得并不高明,应该说,非常不高明,不像是有厉害的幕后指使。”

  “不,两个草民做不到。”杨国忠道:“必然有幕后指使。“

  “阿兄怀疑谁?”

  “阿白觉得呢?“

  若让薛白猜,即使刘化背后有人帮忙,也只能是小官,不超过五品。因为五品以上有朝议资格,就会提醒刘化,那种小弩是刺杀不了圣人的。

  但按照杨国忠的思路猜....肯定是王。

  因为攀咬不到李林甫,那就先攀咬王。正好,王准也牵扯到了此案。

  “莫非是王?”

  "对!阿白也这般觉得?”杨国忠当即激动起来,“我查来查去,觉得王嫌疑最大。法海是王准举荐的,也一直在鸡坊为典引,怎可能与王准无关?必是王!“

  “有证据吗?”

  "我本想找证据,结果一查之下,案子越查越大了。”杨国忠有些苦恼,“你也知道,我为圣人办事,不玩那些虚的,都是实实在在办案。“

  “是。“

  “根据达奚抚的招供,我们拿下了昭应县令李锡。”

  “我为谋昭应尉一职,托人与李锡打过交道,要紧吗?”

  “你这点小事。”杨国忠沉吟着,缓缓道:“李锡说了很多大逆不道的话,之后他握不住刑罚,自认知道幕后指使是谁,但要面圣才肯说。“

  “圣人答应召见他了?”

  “是。“

  杨忠国担忧不已,如此一来,李锡要指证谁,就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Q

  “臣,昭应县令李锡,拜见圣人。”

  与此同时,华清宫的大殿内,李锡一身囚服,拜倒在李隆基面前。

  “你既要亲口与朕招供,朕准了。“

  “臣遵旨。“

  李锡依旧跪在那,缓缓开口说起来。

  "臣身为昭应县令,参与修建华清宫,那些劳役,确实是臣从河南府征召来的,

  包括行刺陛下的二十余人。“

  “你为何这般做?“

  “因自大唐开国以来,关中、河南道,便是灾害频发之地。臣算过,至武德元年以来,一百三十年间,河南道共有旱灾三十九次,水灾二十三次,蝗灾十一次,几乎是每两三年就有州县遇灾.

  "朕问你为何包庇妖贼。“

  请陛下容臣回答。”李锡道:"正因灾害连年,朝廷设义仓,每有水旱,皆以义仓出给,无仓之处,就食它州,这些劳役便是从河南道前来关中就食。但圣人可知,为何河南府义仓不足以出给?”

  “你问朕?当朕不知是吗?“

  李隆基抬手一指,直接揭破李锡的借口“天宝七载,天下储粮一千二百余万石,而洛阳含嘉仓储粮近六百万石,占天下粮仓之半数。岂可能无粮出给灾民?朕再问你,你为何包庇妖贼?“

  李锡伏拜在地,应道:“作乱的二十余人,臣确记得他们的名字,皆都是河南道的灾民,想到东都就食,但含嘉仓不放赈济粮,唯漕河沿岸掠其妻女,逼其为役故而臣招募数百人....

  还敢狡辩?”李隆基不耐听这些,喝道:“你为迫害同僚,诬告达奚抚匿丧不报,有无?”

  臣认罪,臣确实攻计同僚。”

  "李锡,李元勋,你虽是七品县令,朕却知道你的名字。你是陇西李氏渤海王房宗室,朕了解你,甚至写诗勉励你。可你呢?你变了,学着争权夺势,诬告同僚,包庇妖贼,还有什么是你不敢做的?”

  臣愧对圣恩。”李锡以头抵地,”臣权欲熏心,未查证达奚抚之事便诬告于他;臣疏于防务,让妖贼行刺陛下,臣罪该方死。”

  “朕看你毫无悔意。”李隆基喝道:"莫再这般假悍悍的,说,幕后指使者是谁。”

  “回陛下,是王、李林甫。“

  许多心里话,放在平时,李锡是不敢说的,他真没这个胆量,

  若非是一场刺杀将他卷到这惊天大案里,他更可能老老实实地遵从着朝廷规矩为官。但近来受了太多的刑罚,那些刑具剖开了他肌肤,也壮大了他的胆。

  有些放在心中很久的话,他敢说了。

  "李林甫把持朝政,王盘剥肆掠,夸耀盛世,他们称含嘉仓有粮五百八十三万石,但臣自任虞城令以来,凡见旱涝蝗灾,秋稼几无,贫者寻槐叶充饥,朝廷赈灾之法而有司不能行,徒为空文而已!百姓常年不得赈济,则散之邻境,或无所依投,填户沟壑。州县官吏督税甚急,动加鞭挞,灾民虽拆屋卖柴木、卖妻子,不能满足官吏之口,遂于租庸调之外更有苛税,灾民实无生计啊。“

  “够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满唐华彩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