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汉世祖 > 第21章 世宗篇21 康王绝唱

第21章 世宗篇21 康王绝唱

上一页汉世祖章节列表下一章
表态。等告别刘昉之时,刘晔显得有些怅惘,因为他发现,即便颐养天年了,这个年近七旬的四哥展现出的风度与器量,也不是他能够比拟的。
对于骄傲如刘晔者,认识到不如人很困难,而承认不如人,哪怕再洒脱,对他的精神都是一种打击,这意味着放弃了内心那股名为“不甘”的坚持。
在拜访完赵王之后,刘晔在京中旧邸又闭足两日,然后备好祭品,再度去拜祭世祖皇帝,只不过,这一回没有去太庙,而是出城北去邙山,在山脚下大哭一场而归。
又两日,刘晔于洛阳康王府与世长辞
而康王之薨,也让皇帝刘文济坐蜡,让朝廷陷入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万里迢迢把人召来,要兴师问罪,结果罪没问道,牵扯出一个“世祖口谕”,人还就在京中没了。
这事,只能说办得太疵了!到了这个地步,再去计较“于阗事件”什么的,也毫无意义了。虽然不是刘文济的做事风格,但此事终究还是以一种虎头蛇尾的方式收场。
康居吞并于阗之事,得到朝廷的金册授命,那是怎么也不可能,但朝廷决定采取默认态度。至于于阗的流亡君臣,则在不久之后,便被理藩院派人,“护送”着前往安西去了。
安西国那边,在刘旻时期,便已经同意划出一块地盘,给于阗君臣栖身,让其复国。只不过,位置由安西那边决定。
安西方面还真就不小气,好地方,呼罗珊,从那里划出三城十镇的地盘。最大的问题在于,其治下以波斯人居多,隐藏着大量的msl,同时,还是直面伽色尼威胁的前沿地区。
在这里稍微扩展一下,尉迟珏到呼罗珊后,靠着此前的积累、朝廷的部分支持以及“于阗国王”的号召力,在一干追随者辅助下,还是初步将国家给建立起来了,并且组建了自己的军队(虽然规模不大)以及行政机构(虽然只是草台班子)。
不过紧接着,苦日子就来了,刘旻之死不只对安西国震动剧烈,在ysl世界同样掀起了波澜,来自东方的征服者死了,可谓大快人心。
尤其是伽色尼王朝,在刘旻手上吃足了苦头的马哈茂德,在得知其死讯之后,迅速将目光从印度转移到北方,收复呼罗珊失地则成为了他第一个目标。
于是,呼罗珊再度陷入厮杀与混乱,“于阗”这个小胳膊小腿的,在两大强国的厮斗之中,就像被殃及的池鱼,动乱不断,时刻面对伽色尼军的威胁以及msl教徒的袭击,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在呼罗珊,尉迟珏过了足足三年的“艰难生活”,惨兮兮,惶惶不可终日,最后,连王位也丢了,被掌握军权的王叔尉迟广林给篡了位。若非忠仆提前通知,怕是连命都丢了。
逃亡河中,求到安西王刘文泽,但彼时的刘文泽,才刚刚把几个挑战王权的兄弟给彻底打压下去,收权安内,紧跟着就要应对来自伽色尼的威胁,哪有心思顾及一个尉迟珏。
同时,尉迟广林也很有先见之明地遣使上告,表明追随河中王廷、抗击伽色尼的决心,并把嫡子送到河中为质。于是,尉迟珏请河中王廷做主的意图落了空,唯一庆幸的是,刘文泽还讲点体面,没有如尉迟广林所请那般,把尉迟珏送回“于阗”,而放他东去。
兜兜转转,最终,尉迟珏又回到了洛阳,最后还是靠着皇帝刘文济恤他可怜赏赐的俸禄,度过“寓公”余生,虽然平淡,但至少安稳
——————
说回到建隆二年夏,几乎捏着鼻子处置了“于阗事件”,皇帝刘文济还得顾虑“杀叔”的恶名再度落到自己头上,即便做了预防处置,但还是出现了类似的流言,范围并不广,然人心之猜测总是很难阻止的。
平心而论,康王刘晔之死,倒也将“世祖口谕”对刘文济造成的影响给消除了不少,人一死,比任何补救的手段、措施都要有效。
只不过,刘文济的名声,就不要想着完美无瑕了当然,这也是有为之君必然要经历的。
同时,“于阗事件”也是刘文济继位以来,遭遇的一大政治挫折,不只没有达成自己想要的效果,反而在海内外封国之中造成了不小的恶劣影响,中枢与封国的离心趋势,明显加剧了。
但是,这又何尝不是刘文济想要实现的改革呢?只不过,他想要的,是离而不散,清楚来往,各自安好,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建立一套更有效的沟通机制,也由于康王薨于洛阳,刘文济又不得不再推后这一进程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汉世祖章节列表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