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诡三国 > 第2446章技术和累积

第2446章技术和累积

上一章诡三国章节列表下一页
 每个人都有苦恼,而且每个人旳苦恼未必都一样。

就像是曹操孙权都在苦恼着如何对付自家的豪强地方大族的时候,斐潜也是在苦恼着,却是在琢磨着应该怎么对付手榴弹。

倒不是斐潜上了战场,而是斐潜面对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眼下手榴弹的款式,不得不跪倒在大汉当下的生产力的面前,承受着无奈的技术压制,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退化。

原本斐潜是想要一步到胃,呸,一步到位的,毕竟手榴弹的最佳模式,或者说相对来说杀伤力比较大的款式,就是卵形手榴弹,可是在实际的过程当中,卵形的手榴弹却因为生产技术的原因,有很多的麻烦,并且也受到了限制。

一方面是卵形手榴弹需求较高,也更费铁,另外一方面,在点火上并没有后世的那种稳定可靠的雷管啊,点火药啊,延迟引信啊等等,所以掷弹兵原先在点燃手榴弹之前,都必须要先点燃自己,嗯,点燃自己携带的火绳,然后再用火绳去点燃手榴弹的引火药。

黑火药的手榴弹杀伤力极其有限,但是对于当下的步兵密集战阵有着非常大的破坏力,这种破坏力不是说直接对于肉体杀伤,而是对于其阵列的破坏,没有多少人可以在掷弹手的手榴弹之下,还能保持钢铁意志,顽强不屈的,在多次的战斗报告当中,往往只有一轮, 最多两轮, 对方步卒阵线便是完全崩坏。

因此斐潜认为, 尽管是手榴弹的杀伤力有限,但是也应该尽可能的加大研究,持续开发, 可是斐潜万万没有想到,当从事这种杀伤力武器的黄氏工匠呈上来的最新款式的手榴弹, 却像是一种倒退。

因为这个新款的手榴弹, 是带着一个长木柄的。

又丑, 又怪,说不出的难看。

斐潜之下的手榴弹其实有好多个版本, 一直以来都没有完全定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始终无法达到斐潜理想,或是暂且符合理想模式的版本。

最开始的时候是类似于燃烧弹的火药瓶, 掺杂了火油的, 爆炸的力度小的可怜, 就是嘭那么一下子有些吓人, 等同于后世比较大号的鞭炮,不是靠得很近, 杀伤力几乎等于没有,听个响吓一跳倒是效果不错。

后来就发展成为了瓦罐装的黑火药炸弹,用浸染了火油的绳索点燃, 杀伤力和震撼力都有一定的提升,但是投掷出去在没爆炸之前就破损的, 点了火绳烧了一半熄灭的,燃烧速度不一致导致爆炸时间差别很大的, 甚至有因为不好拿捏反而扔到自己屁股后面的

所幸这些黑火药投掷弹,在装药量上较小, 即便是发生了投掷事故,也不会有太大杀伤,算是不幸当中的万幸。

再往后,斐潜就逐渐明白了在大汉的现阶段的工业和化学水平,并不足够制造出类似,或是接近后世的手榴弹,只能是指引了方向, 让黄氏工房的大工匠继续去研究。结果斐潜没想到黄氏大工匠拿过来的,和斐潜幼年时期残留下来的那种老式手榴弹印象完全一样,不,甚至比那种老式木柄手榴弹还要更难看。

不过, 改成这样之后,投掷距离会增加一些罢?

记得好像能投掷到五六十米?

斐潜手中的手榴弹只有外观,并没有灌药,是空心的。加了黑火药之后可能重量会上升一些,但是还不是太重,可以接受。

木柄太长了,若是不知道这玩意是手榴弹的,都像是

想想,像什么呢?

斐潜总觉得有些眼熟,拿在手中琢磨了半天,忽然想起来了,就像是后世西洋乐器里面有两个抖起来沙沙作响的木锤子,应该叫做啥来着?沙锤?大概比那个玩意小一圈,然后木柄更长一些,颜色么也没有任何的装饰,铁黑和木青。

还不如老式的木柄手榴弹呢,至少木柄手榴弹还大小一致,看起来还像是工业化的产物。

而这手里的, 更像是娱乐工具

可是在听了黄氏大工匠的讲解之后,斐潜就渐渐的收了轻视,或是蔑视的心理,对这个丑陋的小家伙开始认真起来。

确实改进到现在这样的形态,呃,好吧,算是改进,是针对解决了之前的那一些问题。比如有了木柄之后,相对来说就更加容易投掷,虽然也有脱手的可能性,但是确实大大的降低了投掷的难度,木柄的持握感也更好。

另外因为引火药的化学基础缺失,导致一些化合物,要么是制造不出来,要么是并不纯,或许一两次能达成理想的效果,但是要大批量的生产却有很大的难度。

斐潜看着木柄手榴弹,微不可查的叹了一口气。

制造理想当中的手榴弹,需多种不同的化学品。

火药作为爆炸药,雷汞作为雷管起爆药,氯酸钾作为拉火药,红磷作为摩擦药。这就是斐潜所能知道的极限了,而具体雷汞成分是什么,氯酸钾要怎么制作,红磷怎么提纯,斐潜就无能为力了。

最麻烦的或许就是氯酸钾。

类似于氯酸钾这样的混合有机物,不管是从毒性还是从稳定性来说,都是相当可怕的。毕竟中学化学的底子还在,斐潜知晓氯酸和钾这两个东西,都不是什么乖宝宝,或许对于后世来说,要制造出氯酸钾的难度并不大,但是对于汉代当下来说,什么电解啊,化合啊,统统不要想。

真要做,还要先建立发电系统,直流电交流电什么的,然后直流电交流电的基础又是高品质的材料,至少是能够耐高温高压的,要不然就像是手摇发电机那样,无法稳定。

所以像是当下这样,将导火绳藏在木柄里面,外面再加上蜡封,就相对来说可以保证了导火绳不易受潮,燃烧也相对稳定,不会出现不小心将导火绳砸在地面上,然后熄灭了的情况。

手榴弹的弹体,采用了无法继续炼钢的熟铁,直接铸造而成,外壳上面挫出了一些纹路

斐潜指点着那些纹路说道,不要用锉刀,看看能不能制造比较精细的模具,直接灌注成型

真要大批量生产,哪还有锉刀一个个挫的功夫?

还有这个木柄斐潜继续说道,这是用木钻制取的罢?太费工夫了,看看可不可以用竹代替

木头太费功夫了,竹子会不会好一些?先试试再说罢。

此外,这个柄太长了,要短一些,引火绳看看可不可以再细一些,就可以盘在其中斐潜干脆就按照他之前对于木柄手榴弹的印象说着,用蜡纸封住,再加个木盖子,需要点火之时,打开木盖,破了蜡纸就可以拉出火绳点燃了

没有引火药真是麻烦啊,可这基础工业又这么弱

还有,外观不需要再雕刻花纹了

简单,实用,少纰漏,便是最佳

先行制作一批,试一试效果怎样,再进行改制

黄氏大工匠捧着新款的手榴弹走了,

斐潜却是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黑火药。

品质实在是难以保证。

有的时候很有疗效,但是有的时候么,就一言难尽了。

这种痛苦,甚至到了后世抗战时期。土制的黑火药手榴弹,还经常出现一分两半的现象,直至援朝期间,大米兵还戏称我们的手榴弹是震撼弹,而非杀伤手榴弹

所以当下爆炸的效果,就不像是什么电影电视那样惊天动地,飞沙走石的模样,更像是十八世纪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那种排队枪毙的浓厚硝烟。

看着爽,效果差。

也正是如此,使得斐潜对于火炮的发展欲望一直不是很高。

因为效果确实不好。

只不过就像是手榴弹一样,不能因为难看就不做了。

青铜炮还在试验和改进,但是效果么

在最初的青铜炮的版本当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要不是斐潜持续的鼓励和指引,说不得早早就废弃了研究,或者像是木柄手榴弹一样,拐到什么木质滑膛炮的稀奇古怪的路线上去了,毕竟后世之中也有用树木做的土炮,比青铜炮可是便宜轻便多了。

在北曲军事工房靶场里面展现的青铜炮,实在是太短,装药量也不好控制,少了射程短,多了对于炮体形成压力,开不了几次就会报废,并且火炮也没有准星,只是大概的一个射击方向,并且最开始铸造的时候没有把握好青铜的成分比例,导致火炮在火药高温高压之下产生了变形

至于像是青铜炮的炮膛外口宽,内部小,比例不协调,不能有效的引燃黑火药,不能有效的聚集火药气体,炮膛内部也无法做到合格的圆形,炮膛内没有镗光

还有像是炮弹尺寸乃至形状随心所欲,大小不一,而且缝隙过大,气密性不好

青铜炮起初没有炮耳,而且有头重脚轻的毛病,如果装药太过密实,就会在开炮的时候颠倒自行炸裂

技术的进步,便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然后从失败当中爬起来,总结再总结出来的,当然在这个环节当中,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工匠试验的记录。没有斐潜在早期提出的工匠试验的记录,就不可能有当下比较完善的工匠体系,也不可能支撑起青铜炮的研制。

其实在历史上,在明朝的时候,传入的一些所谓红夷大炮,从本质上说和明军制造装备的各种传统火炮并无两样,都是滑膛前装炮,使用的也同样是黑火药和实心炮弹。

但是受惠于西方当时比较标准的制造工艺,以及对于某些事项的细节要求,不是大概、少许、若干等等的模糊量化,使得西方的火炮从设计到实用,都比明朝自己研制的要更好。比如当时的红夷大炮,炮身管壁较厚,火炮倍径大,炮身也是从前至后渐粗,还带有些炮锢加固炮身,因此在射程、杀伤力和安全性方面都有优势。

同时这些红夷大炮上基本上都有准星和照门,炮身上铸有炮耳,便于架设在炮车上,调整射击角度和移动方便。

作为穿越者,得益于幼年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博物展览,还有一些影视的印象补充,斐潜对于所需要的制造的青铜滑膛炮,多少有一些大体上的构想,也是按照类似于后世的红夷大炮的形体来仿制的,只不过可能在材质或是细微结构上会有一些差别。

斐潜并不清楚他现在所制造的青铜炮,应该归纳为几磅的炮,反正当下也根本就没有所谓几磅炮的概念,只是大体上知道眼下青铜炮的射程应该是在千步左右,远远超出了一般弓箭的射程数倍。

青铜炮,这种带火字旁的,不愧是未来的战场之神,即便是当下这种粗浅的形态,射击精度和射击距离也都远远的超出了投石车。

最重要的是青铜炮可以用来直接轰门!

这一点,是投石车所无法比拟的。

虽然说青铜炮的准头其实也非常差,远距离射击的杀伤效果并不比投石车要好多少,但是青铜炮比投石车更好用的在于,可以利用炮架抵近到了百步之内去轰城门!

在比较近的距离上,基本上还是能保证命中的。

投石机就不成了,别说投石车的结构使得其能不能投掷近处的目标,即便是可以,也未必能够命中。

也正是这明显的优势,才使得斐潜推动研制青铜炮,没有人背后嘀咕说骠骑将军昏头了,拿青铜不去铸造钱币,而是在败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诡三国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