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基建]被误认是神明以后 > 第25章 第25章 公元前5500年

第25章 第25章 公元前5500年

腿 牲畜的四条腿。
这些苏美尔村庄里饲养的牲口主要是产肉的山羊、产毛的绵羊,和一部分用于运输和务农的黄牛。
黄牛十分宝贵,农忙时它们都是老把式们的亲儿子,恨不得都捧着。只有在农闲时有村民要出远门,东西太多背不动,这才会借一头牛,把货物高高地堆在牛背上,然后小心翼翼地牵着牛前往别处。
即便如此,每个出门的人,都需要背很沉重的行李,毕竟他们出门要带很多东西:自己的口粮、取水的用具、燧石、衣物、用来与他人交换的货品……
这也难怪没吃过这种苦头的年轻人们,信誓旦旦地要好好“锻炼”一回,免得背不动行李出门丢人现眼。
至于伊南口中那种叫做“车”的东西,他们是真的没听过。
于是伊南在众目睽睽之下,直接盘腿坐了下来,托着下巴,皱眉思考。
她觉得哪里不对——
在抵达这座小村落之前,她下意识地觉得这个文明是已经发明了“车”的。
可是作为一个历史学生,同时又执行这样复杂的远古观察人物,伊南早先接受过专门培训,力争去除“先入为主”的观念。
但她依旧认为苏美尔人已经有了车子——这究竟是为什么。
少男少女们见到伊南这样,也都赶紧学着伊南的模样坐下来,一起皱紧眉头,托着下巴。
伊南若是有心能留意到他们,肯定会觉得既可爱又好笑。但是现在她顾不上这些,她满脑子想的只有一件事:
如果一个文明没有发明车子,那么最大的可能性是没有发明车轮。
车轮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能发明车轮就意味着人类文明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有些文明在特定领域非常先进,比如墨西哥的玛雅文明,历法能一直算到数千年之后的2012年,但是他们在存续的千年之间,就是没能发明车轮1。
但是在苏美尔人这里,伊南此前是默认他们已经拥有车轮的——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她的误解?
伊南冥思苦想——她对面有样学样的年轻人们也一概皱紧眉头。
“对了,陶轮!”
伊南突然想到了——她两处村落都见过形态圆润规整,一看就是用陶轮加工出来的陶器。
陶轮也是一种轮子,是制陶时的重要工具。它是一个水平的,可以沿轮轴旋转的平台,让陶轮转动可以将上面放置的陶胚制成规整的原形。
她曾经在巴德村子里见到过制陶的窑炉和非常成熟的陶器,因此默认苏美尔人已经在制陶时使用了陶轮——那么相应的,车轮和陶轮完全是一样的结构。苏美尔人有陶轮,就也应该知道怎么使用车轮才对啊!
可现在看来,情况完全不是这样的。
陶轮使用的时候是水平的平台,而车轮是竖直使用的。两种工具之间存在一层隔膜,还没被人捅破。
伊南一拍脑袋,问眼前殷切望着她的年轻人:“你们谁家有陶轮,可以借来使用的?”
“我家有!我这就去拿!”
顿时好几个年轻人都一口气应下,撒腿跑去自家,一转眼,都抱了拆下来的陶轮,跑来送给伊南。
这些陶轮,大多是从片下的一片圆形树干,中间挖了个孔,支上轮轴,然后拨动使其旋转。
陶轮的形状也大小不一,大多不是正圆型的。伊南左挑挑右选选,总算挑中了一枚近乎正圆,轮轴的位置也在圆心的。她想要再找一枚一样大小的,竟然就找不到了。
少年和少女们都殷切地望着伊南,等待她给他们演示这种能够帮助他们运输、驼东西的“车子”。
伊南却一时竟凑不出一对车轮来。
她想了想,突然笑了:只有一枚轮子,也一样是可以方便使用的车轮。
引入新事物的时候就是要趁热打铁、立竿见影,要让眼前的年轻人们马上看到效果。
一个轮子就挺好,还要啥两轮车。
伊南马上给这枚陶轮换了一枚更结实的木棍作为轮轴,然后一伸手:“谁来扶我一把?”
“好嘞!”杜木兹的声音响起。
一枚坚实的臂膀马上递给了伊南。年轻的牧羊人看样子一直都在附近,这时看她需要帮助,赶紧出现。
伊南扶着杜木兹的胳膊,轻盈一跃,跃上了直立起来的陶轮。她稳稳地踩着从□□两侧突出的轮轴,一手扶着杜木兹,另一只手臂张开保持平衡。
杜木兹向前迈出一步,连带着伊南脚下的陶轮也滚动着。伊南脚踏着这枚陶轮,随着杜木兹的脚步缓缓向前。
所以,这是一枚独轮车。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