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周守藏史 > 第181章 安地认主(四千五)

第181章 安地认主(四千五)

上一章大周守藏史章节列表下一页
第181章 安地·认主(四千五)

十一月·冬至——

昼夜极时,在楚地,有祭祖习惯,风允也应其习惯,归安地,以行祭祖。

至于楚君,对风允之行,还赐下了百金,粟米五百石,扬粤战俘千人……以酬风允此前之策。

等浩浩荡荡的车队过荆门,来到安地之时,天色已晚。

还记得同样的路程,上一次来时,还是黄昏,这一次就是黑夜了。

如今天色尽黑,但安地当中,火把高悬,原是已知晓风允将归,遂灯火通明,以做迎接。

“风子。”

百里奚与蛮娃,携带营地几十人,前来迎之。

见到风允身后浩浩荡荡,衣衫褴褛的战俘。

百里奚微讶,而原本近五十的扬粤权贵们,愤慨,又神色黯然。

扬粤彻底没了……

风允对此,只是一扫,就清楚其心,抬眸远望去,又见远处不少火把光亮。

“那是塔楼,以做防御之要。”项燕在一旁解释。

而风允微叹,就见到寒气吐息,朦胧了风允双眸。

“我安地贫瘠,能有什么危险呢,让他们归来,一同看守这些战俘吧。”

对此,项燕点头。

让下士去安排。

此时,风允才仔细打量安地。

那些土屋之间,阡陌交通,地面不平之处也以石块垫之,可以说,这里已有村庄的烟火气。

风允再望向那些惴惴不安,在风中发抖的人。

道:“蛮娃,你带其余人,去安置这些战俘吧,待明日冬至,记名,一同行祭祖之要,为我安地之人。”

“诺,嘿嘿。”蛮娃应声,风允这才和百里奚入屋舍。

在其身后,项燕背着一包裹跟随。

“可有不服之人?”

屋舍之内,有炭火堆,明亮而温暖。

风允褪去兽皮斗篷,放在一旁,询问百里奚。

百里奚一一道尽安地之状。

在百里奚手中,小小的一个安地,井然有序,这是无需多虑的,而也有不服之人,按照风允的吩咐,劳者多享,不劳者等死,其如今,安地已无不劳之人。

风允颔首。

百里奚此时道:“风子,您以雷泽孕生之术,让安地能在冬日种植,如今已见成效。”

“那明日去看看吧。”风允示意项燕。

项燕将包裹放下,其声重。

打开包裹,当中有百金,一本书。

“此百金,以做交易之用,安地也该与外界交流才对,其花销,你且看着处置。”

闻此,百里奚点头,对百金之事,倒无惊讶。

而是直勾勾盯着那书。

“此为《列国》一书,其中是余从大庭至今,历经多国之言论,当中就有农要之事,你可教导耕作之人,以安农要。”

“至于其余,也可建一典籍宫在此,抄录竹简,分放当中,其我安地之人,皆可观阅。”

“我想,这群扬粤之人,多为当初的权贵之属,应是认得字的,也不该泯灭其性,让其思想此生皆都困于此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外界隔绝。”

“思想无拘?”百里奚揣摩风允言中之意。

风允颔首,将帛书递于百里奚。

“其典籍宫,也交于百里先生了。”

手微颤。

百里奚接过……

“嗡!”

在百里奚眼中,此书玄气震荡,上显一虚浮的人首蛇身之影,但转瞬即逝,又藏于书中。

“道?”

“风君将玄道也藏于其中!”百里奚惊呼。

“这,这书真的能让安地之人皆观?”

真有人会把自己的道,让其余人观阅呢?

按照身份,安地之人为奴隶,且莫说奴隶,就是寻常庶民,更或是权贵……夫子在择弟子时,也要多为斟酌,多以氏族子弟为弟子啊!

“风子,这…”

风允摇首。

“余道,众人皆可观之,学成与否,另当别论,非我之功。”

就像是屈原一般,观尽玄门之书,但行事上却与风允多有不同,有着自己的见解,对此,风允并无异议。

学习,本就是一字多意,一书成就万般性情。

百里奚愕然,只觉风允阔达,特立独行……

实际上,他也欲观此书,了解其玄门之妙啊。

郑重地捧着书,百里奚郑重地行之一礼。

“多谢风子赐书,老朽近乎七十还能得道一观,此生无憾矣。”泪眼朦朦,百里奚拂袖啜泣。

风允起身扶之。

“古之时,仓颉创字,万民可观,唯有万民观而认可,方能被人族认可,将字,刻入传承,如今也是一般,若其道不被人族承认,那我建立玄,又有什么意义呢?”

“实际上,应该是余感谢诸位,愿意一观此书才对。”

安抚百里奚,百里奚讷讷难语。

最终只是道:“风子此言,老朽无以反驳,唯有珍重此书,治安地繁荣。”

闻此,风允道:

“百里先生随心即可,暂去休息吧,明日我还准备前往汉江周围一观,寻开阔平坦,以做延续之地。”

风允又令项燕道:“去告知那千名战俘,明日早起,可食早食。”

“诺。”

新来的千名战俘,而楚君却不加派护卫之数,其心,风允也明白,不过是希望安地因战俘而动乱罢了。

可风允自有对策。

百里奚离去,项燕也离。

……

翌日——

寒风大作,但其人声鼎沸,护卫押送战俘,在营地篝火间,分派米粥。

“风子…”百里奚再次掌事,见风允披兽皮斗篷而来,立即行礼道:“早上熬煮了些粥食,加入肉糜,大块野菜,这些战俘体弱,食此方才能养。”

风允颔首。

望向天空,这天怕是要下雪了。

“今年的冬雪,无往年的大,明年的收成,怕是不行。”

瑞雪兆丰年,可今年,天气虽冷,但无大雪。

“可即使如此,战俘们身上的衣物都不够御寒,昨日行进中还好,此时停住了,怕是会得病。”

“待食之后,让甲兵带这些战俘,分列而出,在安地四处熟悉一番,让早先的安地之民为他们讲解安地的规矩,以安民心。”

风允说着,百里奚在一旁暗记。

待风允说完安民之事,百里奚方问:“风子,今日立冬,如何祭祖,祭何祖?”

百里奚迟疑,因为风氏之事,他确实不清楚,也无从查阅。

风允对此,道:“准备祭祖之物,祭祖之地即可,我有打算。”

又道:“立冬,需大补而藏冬,方能往年有康健之躯,杀尽牛羊,滋补安地众人吧。”

闻此,百里奚一惊,但有暗思。

这是尽其力,安其民也。

他清楚了!

百里奚补充:“安地中,除却之后过冬的粮食外,还有一些秋末捕捞而晒的鱼干,和地里成熟的瓜菜,不如一同煮之?”

风允笑而点头。

“是极,尽全力,安民心,冬至,自然不能吝啬。”

风允大手一挥,百里奚就命人将冬至祭祖之后,倾尽冬藏之菜,只留过冬余粮,让众人养冬健康之言,传尽众人。

一时间,千名战俘,未食而心生暖意,隐隐间的躁动也趋于平和,对祭祖之事上心,冬至之食期许。

这群人不比之前的扬粤贵子,他们是流亡百姓,或者战败甲兵,都为生活,而非真的为扬粤而不顾生死。

此时风允倾尽好菜来养冬之言,对其安抚,其效甚大,无人敢说不德,反抗之心也被压灭,反生感动之心。

“还有多少麻布兽皮,都拿出来吧,先让众人有个暖冬,度过此年才是主要。”风允询问,又补道:“若不足,就取金去郢都买些。”

“切记,也要注意民之所需,不得污垢在身,臭气熏天,这次我来安地,也收购了足够的草药,可御寒,不必担忧洗净后生病……”

“待冬至后,我带些甲兵上山,伱寻几个头脑机敏的随我,我好教其医术……”

“我之后抄录俩书-《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也留于安地,有喜医道者,可习之,而其余之民,也须习基础辨别,防风治寒。”

又是安排,这治理一地,与治理一国而言,更为繁琐,亲力亲为之事众多。

待安排后,施粥也见末尾,百里奚、项燕与一群甲兵,跟随风允,前往汉江之岸。

“汉江之土肥沃,这是安地之福也。”

临近汉江周围,这里都是低矮的灌木小树,或是芦苇枯草,十分好清理。

“用火烧吧,刀耕火种,为人族之大事也。”

“在汉水边,也能控制火势。”

“不过此事也要告知楚君一声,现在就派一护卫,快去去荆门禀告吧。”

“诺。”

观阅了四周之地,风允询问道:“前往北面可有防护?”

项燕道:“北有汉江为险,可不必…”

“北往西处的一河岸,有谷国交接,遂设有部分防御为-镶关,此国与楚少有交际,多是跨汉江入盆地,与神农氏盆地之国为称。”

“荆门穿越丹山的道路,也是因此而建。”

“神农氏盆地…”

风允一思,即明。

相传神农氏曾赞此盆地“真乃灵气宛潜,富民宝地”,遂有此称,但各国林立,多以各国为称。

“也一并通知镶关之人,刀耕火种,浓烟巨大,以免引起误会。”

“诺…”

临近午时,风允携众人归,前往丹山之东侧,以祭祖。

“哞!”

“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大周守藏史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