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人性的弱点 > Chapter 1

Chapter 1

上一章人性的弱点章节列表下一页
与人相处的基本技巧

卡耐基箴言

与人相处三原则:

1.不要批评、谴责和埋怨别人。

2.真诚地、由衷地赞赏他人。

3.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

如欲采蜜,勿蹴蜂房

1931年的5月7日,纽约市民亲眼目睹了一场恐怖围捕!凶手叫克劳雷,外号“双枪将”,他滴酒不沾,估计走在大街上谁也不会把他和凶恶的罪犯联系在一起。

他被包围了,正在西端大街他情人的公寓里与警方做困兽之斗。

一百五十名警员把克劳雷逼到了公寓的顶层。他们在屋顶凿了个洞,试图用催泪瓦斯把克劳雷熏出来。特警队也把机枪安置在公寓四周的建筑物上,和他对战了一个多小时。这个纽约市里原本清静高档的住宅区,已被一阵阵让人心惊肉跳的刺耳枪声淹没。克劳雷藏在一把堆满杂物的椅子后面,手持短枪,不时地向警方还击。而成千上万的市民,则站在这座公寓附近,怀着好奇的心情,“欣赏”着这部“警匪大片”——这样的场面在纽约绝对是前所未有的。

当克劳雷被捕后,警察总监马罗尼强调说:“这家伙是纽约治安史上,最危险的罪犯,没有之一。”接着这位警察总监又形象地说,“克劳雷杀人的手法,就像切葱一样纯熟……他一定会被判处死刑!”

可是,“双枪将”克劳雷可不这么想,当警方人员围击他藏身的公寓时,克劳雷还写了一封公开信,写信时他已经中弹,所以那张纸上沾有他的血迹!克劳雷在信中这样写道:“在我衣服里面藏着一颗疲惫的心——那是仁慈的,一颗不愿意伤害任何人的心。”

就在围捕发生前不久,克劳雷和女友还驾驶着汽车奔驰在长岛公路上,他们将车停在一条乡村小路旁,开始寻欢。突然有一个警察来到他的汽车旁说:“请出示您的驾照!”

克劳雷先是沉默不语,然后突然拔出手枪,朝警察连开数枪,警察当场身亡。接着克劳雷从汽车里跳了出来,捡起警察的手枪,又朝地上的尸体放了一枪。这就是克劳雷所说的“在我衣服里面藏着一颗疲惫的心——那是仁慈的,一颗不愿意伤害任何人的心”吗?

克劳雷最终被处以极刑,电椅把他送进了地狱。当他走进受刑室时,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忏悔——这是我杀人作恶的下场!不,事实上他还在争辩:“我是因为要保护我自己,才那样做的。”

这个故事的核心在于,“双枪将”克劳雷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丝毫没有悔意,这也是其他罪犯最常见的心态。

这是罪犯中一种常见的心态?你不相信吗?那咱们再来听听下面这段话:

“我将一生中最好的时光给了人们,使他们获得了幸福愉快,过着舒服的日子,而我所得到的只是侮辱,我也变成了一个遭到搜捕的人。”

这是卡庞所说的话,他就是美国的全民公敌,那个曾经横行在芝加哥一带,掌管那里黑道生意的凶恶匪首。可是,他却也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益于群众的人——一个没有受到赞许、被人误解的人。

达齐·舒尔茨在被江湖仇家杀死之前,也曾有过类似言论。他在接受新闻记者采访时说自己是一位有益于群众的人。其实,他在纽约是个令人发指的罪犯,早已臭名昭著。

我曾经和“星星监狱”负责人华赖·劳斯有过一次有趣的通信。他在信中说:“在星星监狱中,很少有罪犯承认自己是坏人,就像你我一样,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有自己的见解。他们会找出这样或那样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为什么要撬开保险箱,为何在街头乱枪伤人,甚至他们会为自己反社会的行为辩护,认为那是正当的,他们不该被囚禁起来。”

像卡庞、“双枪将”克劳雷、舒尔茨,以及其他在监狱中的暴徒,他们完全不把罪责归咎在自己身上……可能读者会认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些人都是罪犯,但事实上你我又如何呢?

已故的“百货之父”华纳梅格,有一次这样说:“三十年前我就明白,责备人是愚蠢的事,因为上帝不认为人的天资参差不齐是个不公平的问题,虽然我对克服自身的缺陷已感到非常吃力了。”

华纳梅格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可是我自己在这个充斥着古老规则的世界上,盲目地行走了三十多年,到此时才有所领悟:99%的情况下,没有人会为了任何一桩事情来批评他自己,无论他错到何种程度。

批评是没有用的,反而会让人增加抵触情绪,受批评的人总会竭力地替自己辩护。批评本身也很危险,因为它会伤害一个人的自尊和脸面,会招致他人的怨恨。

德国军队里的士兵,在收到一道命令后,都不准许立即申诉、发表批评。他们需要怀着满肚的怨气睡去,直到这股怨气消失。如果谁当即申诉,必会受到处罚。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似乎大家都会遇到同样的一群人——比如嘀咕埋怨的父母、喋喋不休的妻子、斥责怒骂的老板……还有那些吹毛求疵、令人讨厌的家伙们。

回顾历史,你可以找出很多很多这样的例子——批评于事无补的例子。比如罗斯福和塔夫特总统那场著名的争论:……互相指责过后,共和党分崩离析,最后让威尔逊渔翁得利,入主白宫。历史最终让威尔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放异彩,留下了勇敢、光荣的史迹,而且还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让我们快速地追忆一下当时的情景:

1908年,罗斯福总统在离开白宫时,推选塔夫特做了他的继任者,然后自己便去非洲狩猎狮子。当他回到美国后,对塔夫特的保守政策非常愤怒,他指责塔夫特守旧,想要自己再当第三任总统,并且组织了“勃尔摩斯党”,参加竞选。这几乎毁灭了共和党。就在那次选举的时候,塔夫特和共和党只获得“佛蒙特”和“犹他”两州的支持,这是共和党历史上的一次最大惨败。

罗斯福责备了塔夫特,可是塔夫特有没有反省自己呢?当然没有。塔夫特两眼泪汪汪地说:“我不知道怎么做,才能比我现在做得更好。”

究竟是谁做错了?这事情我也不清楚,也没必要去关心。不过我所要指出的一点,罗斯福所有的批评,并没有使塔夫特自己觉得不对。塔夫特尽力替自己辩护,眼中含着泪水,反复地说:“我不知道怎么做,才能比我现在做得更好。”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迪波特山油田舞弊案。它让舆论沸腾了好几年,震荡了整个美国!因为在所有人的记忆里,在美国公务生活中,从没有发生过这类的事情。

这桩舞弊案的事实经过是这样的:艾伯特·福尔,是哈丁总统任上的内政部长,当时政府委派他管理迪波特山油田保留地出租的事情。(那块油田,是政府预备未来给海军当油料补给站用的。)

福尔是不是采取了公开投标?不,不是的,福尔把这份丰厚的合约,干脆给了他的朋友图海尼。图海尼又如何做呢?他把十万美金交给了这位福尔部长,美其名曰为“贷款”。福尔用他高压的手段,命令美国海军进驻该地区,把其他竞争者全都赶走,这样他们就可以打下油井,吮吸迪波特山的财富。原先保留地上的那些竞争者,在刀光剑影的威胁下被赶走了,可是他们不甘心,跑进法庭,揭发了迪波特山油田舞弊案。这件事发生后,影响之恶劣,几乎毁灭了哈丁的整个总统生涯,全国舆论哗然,口诛笔伐;共和党几乎垮台,而福尔也因此被判入狱。

福尔被大众的口水淹没了——在公务生活中,很少有人被这样谴责过!他后悔了吗?不,根本没有!

几年后,胡佛在一次公共演讲中暗示,哈丁总统的死,是由于神经的刺激和心里的忧虑,因为有一个朋友曾经出卖了他。当时福尔的妻子也在座,听到这话后立刻从座椅上跳了起来。她失声大哭,紧紧握着拳头,大声说:“什么……哈丁总统是被福尔所出卖的?不,我丈夫从未辜负过任何人。即使这间屋子堆满了黄金,也不会诱惑我丈夫做坏事。他是被别人陷害,而才走向刑场,被钉上十字架的。”(注:这里引用了耶稣被犹大出卖的典故。)

这情形你可以明白,人类自然的天性,是做错事只会责备别人,而不会责备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所以当你我要批评别人的时候,就想想卡庞、克劳雷和福尔这些人吧!

批评就像被饲养的信鸽,你无论把它们放多远它们永远会飞回家的。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人类受到谴责时,都会有一种保护意识,这种意识驱使人们会不自觉地为自己辩护,而反过来谴责批评他们的人。就像温和的塔夫特,也会为自己辩驳:“我不知道怎么做,才能比我现在做得更好。”

1865年4月15日,星期六的早晨,林肯躺在一座简陋公寓的卧室中。这座公寓就在他遭到狙击的福特戏院对面。林肯瘦长的身体躺在一张短而下沉的床上,靠床的沿壁挂着一幅朋汉“马群展览会”的复制画,一盏煤气灯散发出幽暗的、淡淡的光亮。

林肯躺在那里即将去世的时候,陆军部长斯坦顿说:“躺在那里的,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元首。”

林肯待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曾费了十年左右的时间,研究林肯的一生,同时我整整花费了三年的时间,撰写了一部有关他的书,我替这部书命名叫《林肯的另一面》。

我相信我对关于林肯的人格和他的家庭生活的研究,在这个世界上绝对无人企及。我找出有关林肯待人的方法,做了特殊的研究。林肯是否有放任自己批评他人的时候呢?答案是肯定的,当他年轻时候,在印第安纳州的鸽溪谷,他不但批评,而且还写信作诗去讥笑别人,他把写好的东西扔到一定会被人捡到的街道上,其中有一封信引起了对方对他终身的厌恶。

林肯在伊利诺伊州的春田镇挂牌做了律师后,他依然在报纸上发表他的文稿,公开攻击他的敌人,这一次他的做法有些过分了。

1842年秋,林肯讥笑了一个好大喜功的爱尔兰政客,这人叫西尔滋。林肯在春田的报上,刊登出一封匿名信讽刺对方,使全镇的人哄然大笑。西尔滋平时很敏感,而且总为自己的身份沾沾自喜,这件事彻底激怒了他。当他查出是谁写的这封信时,他跳上马,立即去找林肯,扬言要和他决斗。

林肯平时不愿意打架,反对用决斗这种愚蠢的方式解决问题,可是为了顾全自己的脸面,他硬着头皮答应了。西尔滋让林肯自己选用武器。林肯两条手臂特别长,就选用了骑兵队用的长刀,为此他还向一位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学习了刀法。到了约定决斗的那天,他和西尔滋在密西西比河的河滩上,准备一战生死,直到最后一分钟,两边看热闹的人才及时阻止了这场生死决斗。

对林肯来讲,这是一桩可怖的事。可是这件事在林肯待人的艺术上,却给了他一个极宝贵的教训。他以后永远不再写凌辱他人的信,永远不再讥笑人家。从那时候开始,他几乎从不为任何事而批评任何人。

美国内战的时候,林肯屡次委派新将领统率“波托麦克”军队,可是这些将领一个个都遭到沉痛的惨败……林肯怀着失望而沉重的心情,一个人在屋子里踱步。全国几乎有半数的人,都指责这些不能胜任的将领,可是林肯始终保持着他平和的态度。他最喜欢的一句格言——“不要在背后说人不是,免得人家在背后说你”。

当林肯的妻子和有些人,刻薄地谈论南方人时,林肯总是这样回答:“不要批评他们,我们在相同的情形下,也不一定比他们做得更好。”

可是,如果一旦有些忍无可忍的情况,林肯也不会吝惜他的批评之词,我们来看下面这个故事:

7月4日的晚上,南方的“李”(LEE)将军开始向南边撤退。当时全国雨水泛滥成灾,那时“李”带领败军到达波托麦克,看到前面河水暴涨,他们无法渡河,而联军就在背后。前有天险,后有追兵,“李”和他的军队,进退维谷,处于围境中。

林肯知道这正是个极好的机会,如果趁此良机把“李”的军队消灭的话,这场战争基本就结束了。林肯满怀着希望,决定不召开军事会议就命令弥特立即袭击“李”军。林肯先发电报,然后又派出特使要求弥特立即进攻。

可是这位弥特将军,又是如何处理的呢?弥特所采取的行动,跟林肯的命令相反。他召开了一个军事会议,并违反了林肯的命令,决定按兵不动。弥特用了各种借口复电,实际上是拒绝进攻“李”军。最后河水退了,“李”和他的军队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人性的弱点章节列表下一页